拆開換向閥6后,果然發現其閥芯表面上有磨損拉毛標題題目,并且其端部的彈簧位置嚴重偏斜。因此在滑塊保壓及加壓時,系統出現了壓力不穩定的標題題目。 對換向閥6更換合格的彈簧,并對磨損的滑閥閥芯進行研磨(若條件許可,最好買同型號的新閥換上
。卸下彈簧后,經試驗對比發現此彈簧的彈性存在明顯下降標題題目。彈簧彈性不足且位置傾斜導致了換向閥的閥芯在斷電后未能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滑閥開口量過小,對通過換向閥的油液起節流作用。
故障發生氣希望理及排除 閥芯表面磨損拉毛一方面引起閥內泄漏增加,壓力下降;另一方面會使閥芯移動挫折,嚴重時甚至使閥芯卡死。
由于滑塊在快速下行時速度高低基本正常,故可斷定泵內泄量不大。此時滑塊速度由閥7調整。回程時的最高液體壓力可由溢流閥9進行調整。液壓泵輸出的壓力油大部分由溢流閥溢回油箱,從而流到液壓缸的流量必然減少,所以導致液壓缸回程速度緩慢。實現空程快速下行、滑塊慢速接近和加壓、保壓、卸壓、回程以及任意位置住手等動作,具有點動、單次行程和連續行程等工作方式.
(1)折彎機滑塊快速下行 電磁鐵4DT通電,液壓泵輸出的壓力油經閥17進入液控單向閥8的控制腔將其打開,液壓缸10下腔的油液一路便經閥8、閥6和節流閥7流回油箱,另一路經閥12流回油箱,滑塊在自重作用下快速下行。另外,由于滑塊壓制工件時,最高壓力有時也可達到標稱壓力,因此,缸內泄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可以肯定溢流閥15設定壓力正常。
(4)保壓 電磁鐵和各閥的位置不變,系統實現開泵保壓,保壓壓力可由遠程調壓閥15來調整。折彎機這樣,液壓缸的下行只有靠泵輸出經閥5和閥6進入上腔的油液驅動,滑塊的運動速度可由閥7調整
(3)折彎機加壓 電磁鐵和各閥的工作位置不變,隨著 板料變形抗力的增大,液壓缸上腔的壓力逐漸升高直到滑塊運行到預定位置。 5DT通電后,使泵輸出的 壓力油經閥18進入閥11的液控腔將閥11換向,同時由于1DT通電,使液壓缸10上腔的壓力油的壓力升高,閥11右位封鎖,油箱不再向液壓缸的上腔補油。
液壓操縱故障診斷及結果
經過觀察,兩液壓缸表面均無外泄痕跡。液壓缸上腔空出的體積由油箱內的油液經閥11補充。
(5)卸壓 折彎工作完成后,在滑塊向上回程的瞬時,通過電氣系統先使電磁鐵1DT斷電2s,在這段時間內,由于1DT斷電,閥16復位,溢流閥14可以打開,使液壓缸上腔的壓力下降以實現預卸壓。
拆檢錐閥12,經仔細觀察,沒有發現閥芯和閥座 表面有明顯磨損現象。
(6)折彎機滑塊回程 卸壓后,使電磁閥1DT、2DT、3DT通電,液壓泵輸出的壓力油經閥5、閥6和閥8進入液壓缸下腔推動滑塊的上行,液壓缸上腔的油液經閥6流回油箱。
(2)滑塊減速 當滑塊下行至上模接近被彎板料時,行程開關發信,使電磁鐵1DT、2DT、4DT、5DT通電,使閥13和閥12封鎖,液壓缸下腔的油液經閥8、閥6和節流閥7才能排回油箱。這說明溢流閥9性能正常。
通過上面的分析、檢查及干擾排除,可以判定上述故障的原因很可能均是由換向閥6的失效造成的。
液壓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根據液壓系統圖及工作過程分析,導致液壓缸保 壓時滑塊壓緊力不穩且回程速度緩慢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液壓缸活塞及端蓋處密封不好,導致缸內外泄漏嚴重.
②溢流閥15調接壓力不足;
③錐閥12閥芯表面磨損漏油,閥口封鎖不嚴
④溢流閥9設定壓力偏低
⑤液壓泵內泄過大,造成泵壓偏低;
⑥換向閥6的閥芯表面磨損,閥芯在閥體內移動不到位 。
在液壓缸回程時,逐漸調低閥9的壓力,可發現壓力表讀數隨之減小。 卷管機